江蘇省綠色物流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
一、江蘇省綠色低碳發展現狀與推進措施
1.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的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并在國內外重大場合發表重要講話,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國家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這一目標是中國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承諾的重要體現,也是推動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舉措。
2.江蘇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
江蘇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總書記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中央“雙碳”方針政策決策,統籌謀劃、整體部署、分類施策、系統推進,著力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
江蘇省作為經濟大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統一部署,從江蘇實際出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文件。2022年1月,江蘇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明確了全省“雙碳”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雙碳”政策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明確了到2025年、2030年和2060年的階段性目標,包括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的優化,以及綠色產業比重的提升。
2022年,江蘇省出臺《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江蘇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2023年,又發布《江蘇省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江蘇省新型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江蘇省海上光伏開發建設實施方案(2023-2027年)》、《江蘇省沿海地區新型儲能項目發展實施方案》、《江蘇省沿海地區新型電力系統實施方案(2023-2027年)》、《江蘇省電力中長期交易規則》、《江蘇省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2024年,發布《關于加快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并網頂峰工作》、《江蘇省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建設方案》、《江蘇省(近)零碳產業園建設指南(暫行)》、《江蘇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4-2035年)》、《關于規范我省陸上風電發展的通知》、《關于高質量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接網消納的通知》。
3.江蘇省綠色低碳推進措施
江蘇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江蘇省對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實施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建立清單化管理機制,加強能耗和生態環境準入管理,嚴格控制新建項目,對標實施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將生產制造過程綠色化擺在重要位置,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以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為重點,以低碳技術創新及應用為支撐,通過實施節能降碳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碳達峰先進企業,帶動全行業提升低碳管理水平。截至2023年底,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349家、綠色工業園區33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66家,認定省級綠色工廠1011家,省級綠色工業園區19家,累計33家企業入選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名單。培育發展節能環保、資源循環利用、清潔能源等綠色低碳產業,積極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布局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較快,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產業勢頭良好,產業規模逐步壯大。
江蘇引導非化石能源消費。壓減非電行業用煤,統籌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推進煤炭消費比重下降。促進天然氣合理消費,加強沿海LNG項目建設,如中石油如東LNG項目、國信如東LNG項目和廣匯能源呂四LNG分銷站項目,目前如東陽光島,已成為國內最大海上LNG能源島,年LNG接卸量為700萬噸。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2022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比約13.5%。出臺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推動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增量貢獻主體。2020年至今,江蘇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年均增長率超過20%、突破8000萬千瓦。積極組織海上風電資源競爭性配置,認真做好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工作,推進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探索其他非化石能源應用途徑。截至2023年底,全省風力發電裝機2286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裝機1103萬千瓦,占比近五成;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連續多年領跑全國,為全省能源電力保供做出重要貢獻。總的來看,全省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取得新成效,能源結構不斷“調綠”。
江蘇加快運輸結構調整。近年來,江蘇交通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以基礎設施改建、擴建為主攻方向,努力提升綜合交通網絡效能。2023年,京滬高速新沂至江都段改擴建、連宿高速沭陽至宿豫段建成通車、滬寧沿江高鐵開通運營,全省高鐵里程超過2500公里。既有鐵路線路擴能和電氣化改造力度不斷加大,集疏港鐵路建設加快。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取得新進展,2023年,全省水路、鐵路貨運量累計12.6億噸,同比增長6.5%,水路貨運量占比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約22個百分點,水路和鐵路貨運量占比超四成;完成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內河集裝箱運量232萬、145.5萬標箱,同比增長15.2%、19.9%,年均增速均超過30%。鐵水聯運量一路上揚。依托沿海、沿江、陸橋、沿京滬通道四大交通走廊,推進多式聯運發展,深入推進多式聯運“一單制”,實現“一次托運、一張單證、一次結算、一單到底”的全程運輸。在智慧交通方面也取得了進展,如在江蘇蘇州舉行的第29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展示了江蘇數字交通的動能。積極推進新能源車船應用,提高運輸工具能源利用效率。鼓勵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公共交通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不斷提高。內河航運開展純電動船舶應用。嚴格執行營運車輛燃料限值和二氧化碳(CO?)排放限值標準,源頭監管不斷加強。
江蘇加快技術創新與應用。自2021年以來,江蘇省雙碳科技專項累計立項193項,省資助經費總額累計達17.1億元。優選了一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建立了江蘇省綠色低碳先進技術項目儲備庫,包括田灣核電站蒸汽供能項目(連云港)、100MWh重力儲能示范項目(南通)、蘇州虛擬綜合智慧零碳電廠項目(蘇州)、高參數化液氫儲運裝備項目(南京)、100萬噸/年廢棄油脂轉化生物質能源示范項目(一期工程)(連云港),入選國家第一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江蘇綠色低碳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量5.63萬件,占全國綠色低碳產業有效發明專利量的12.05%。目前,已有一大批企業創新成果進入實踐運用領域,造福綠色低碳生活。包括江蘇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可再生氫碳減排示范區項目”、江蘇綠碳科技納米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世界首套火電廠二氧化碳捕集及轉化為碳納米管系統南京的南鋼集團,建設最先進的帶式焙燒球團,能耗降低30%,減少碳排放6.5萬噸,并通過持續探索低碳鋼鐵的工藝路徑和技術方案,跟蹤研究傳統“碳冶金”向新型“氫冶金”轉型技術途徑。
江蘇持續完善市場機制。江蘇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綠色標準,支持省內企事業單位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完善綠色發展地方標準。嚴格執行國家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領域的統計調查制度和標準。全省設立了超過100個環境監測站點,實現了對主要污染源的實時監控。加快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提升產業綠色低碳競爭力。全省碳排放總量連續三年實現下降,2023年較2020年下降了5%。推動企業開展開展節能、節水、再制造等綠色認證,培育了一批專業綠色認證機構。推廣綠色認證工作,打造了一批綠色認證示范企業。這些示范區在推動地方綠色低碳發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積極探索和完善綠色交易市場機制,截至2023年,全省用能權交易量達到100萬噸標準煤,交易額超過5億元。全省納入全國碳市場的企業數量達到200家,碳排放權交易量達到500萬噸。全省水權交易量達到5億立方米,有效促進了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全省排污權交易量達到10萬噸,交易額超過1億元。注重價格機制創新,在差別電價、峰谷電價、水價、環保電價、綠色產品價格等方面做出積極探索,有效促進了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
未來,江蘇將繼續堅定不移按照中央方針政策決策和省委部署,從全局戰略高度以系統化理念扎實推進“雙碳”工作。將中央精神與省情特色有機結合起來,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為全省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支撐,為全國碳達峰碳中和作出江蘇貢獻。
二、江蘇省綠色物流發展現狀
(一)2023年江蘇省綠色物流發展情況
江蘇省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其綠色物流市場在2023年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2023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到39.74萬億元,占全國比重約11.3%,同比增長6.3%。這一數據反映出江蘇省物流行業的龐大規模和對綠色物流的迫切需求。
1.綠色物流政策引導
江蘇省在2023年對綠色物流的發展給予了顯著的政策支持與引導,以促進物流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省級政府聯合多個部門發布了《江蘇省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0年的階段性目標,包括新能源和清潔能源動力交通工具的比例,以及營運交通工具碳排放強度的下降目標。這些政策旨在推動全省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轉型,為實現全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政策還包括推動交通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構建綠色高效貨運體系、引導城市綠色低碳出行等六項重點任務。例如,到2025年,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城市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0%,全省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1000公里。此外,政策還鼓勵創建近零碳交通示范項目,如近零碳港口、服務區和樞紐場站。
為了保障政策的落地實施,江蘇省加強了統籌組織,強化了部門聯動,并細化分解了任務指標,落實了責任主體。同時,還強化了智力支持,積極爭取高端專家人才對交通運輸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支持和指導。
江蘇省在綠色物流的行業規范與標準方面也取得了進展。例如,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和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共同研究制定了《江蘇省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旨在推動工業領域的綠色低碳轉型。
2.綠色物流實踐進展
江蘇省在2023年大力推廣新能源車輛以促進綠色物流的發展。根據省工商聯汽車銷售商會公布的數據,去年全省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74.2萬輛,同比增加36.6%,銷售額1300億元,同比增加37.7%。這一顯著增長得益于省內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和推廣政策。此外,江蘇省還自主研發了全國首艘120標箱純電動內河集裝箱船“江遠百合”輪,標志著內河水運正式開啟“純電動時代”。2023年,全省13個設區市累計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港作車輛、機械333臺(套),淘汰老舊港作車輛、機械共349臺(套)。
在具體實踐中,江蘇省不僅在乘用車領域取得了進展,還在商用車領域推動了新能源車輛的應用。例如,鹽城港自動化集裝箱堆場通過使用電動集卡等設備,實現了單箱能耗較傳統燃油設備降低約70%,成為國內港口首個獲得“碳中和”認證的堆場項目。此外,江蘇省還計劃到2025年,城市新增和更新的郵政快遞新能源車比例達到80%,這一目標的實現將進一步推動新能源車輛在物流行業的廣泛應用。
江蘇省在綠色包裝方面也取得了積極進展。2023年,全省快遞包裝綠色認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使用綠色包裝數量達到14.25億個。此外,江蘇省郵政管理局引導推廣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1.09億件,回收瓦楞紙箱近9000萬個,這些措施有效減少了包裝廢棄物的產生。
在具體實施上,江蘇省內的郵政快遞企業通過采用綠色采購制度、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電子面單等環保包裝材料,以及優化包裝設計減少材料使用等方式,推動了綠色包裝的應用。例如,順豐快遞通過設計二次利用文件封、優化珍珠棉密度、改進封包條等方式,有效降低了包裝材料的使用,節約了成本,同時也減少了環境污染。
江蘇省在循環經濟方面的實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根據《江蘇省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到2025年,江蘇省將建立分類別、廣覆蓋、易回收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推進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融合。此外,江蘇省還計劃支持建設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和交易中心,鼓勵有條件的城市爭創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示范。
在實踐中,江蘇省通過優化城市逆向物流網點布局,完善城市社區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創新逆向物流回收模式,圍繞家用電器、電子產品、汽車、快遞包裝等廢舊物資,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務平臺和回收網絡。這些措施的實施,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循環利用率,也為江蘇省的綠色物流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3年,江蘇出臺全國首個省級綠色港口評價指標體系,推動港口岸線資源集約高效利用,在蘇州太倉港、南通呂四港推進無人駕駛集卡示范應用,6個碼頭獲評2023年中國港口協會“綠色港口”。全省港口碼頭已建岸電設施4739套,覆蓋泊位6026個,泊位覆蓋率98.3%。2023年全省靠港船舶實接岸電612232艘次,占應接船舶艘次的99.63%。全省港口企業靠港船舶累計使用岸電5373.66萬千瓦時,同比增長39.7%。
3.綠色物流技術創新
江蘇省在綠色物流的物流信息化與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方面也取得了積極成果。大力推進智慧物流園區建設,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物流園區的智能化管理。例如,鹽城城西南現代物流園通過智慧物流園區建設,最大限度地應用綠色新能源,建設高效、適用、安全的倉儲設施。積極推動建立網絡貨運新業態。目前全省網絡貨運平臺共有178家,累計整合車輛278萬輛,2022年運輸貨物達3.23億噸,網絡貨運發展規模居全國首位,評選發布的江蘇省運輸企業25強中網絡貨運平臺有4家,成功培育和壯大了運滿滿、中儲智運、福佑卡車等全國知名的互聯網貨運平臺。加快推進數字化運輸新業態的發展,如無人配送、智能倉儲等,提高物流效率,減少能源消耗。例如,無錫已累計實現450平方公里、856個點段的車路協同基礎設施覆蓋,已有50輛無人駕駛小巴在7條線路投入運營。
綜上所述,江蘇省綠色物流市場在2023年已經展現出了顯著的規模和增長潛力,預計在未來幾年內將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為推動江蘇省乃至全國物流行業的綠色轉型做出重要貢獻。
(二)2024年江蘇省綠色物流發展情況
1.綠色物流需求情況
江蘇省的主要行業對綠色物流的需求均呈現出增長的趨勢,這不僅反映了社會對環保和可持續性的關注,也表明了綠色物流服務在提升企業競爭力和滿足消費者需求方面的重要作用。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政策的支持,預計這些行業對綠色物流服務的需求將繼續增長。
制造業:江蘇省作為制造業大省,制造業對綠色物流的需求同樣強烈。制造業企業越來越重視供應鏈的綠色化,通過采用綠色物流服務來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環境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冷鏈物流行業:隨著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和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冷鏈物流行業對綠色物流的需求日益增加。江蘇省在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人均冷庫庫容達0.22立方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此外,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的穩步增長,年均增長20%以上,也反映出該行業對綠色物流服務的強烈需求。
電子商務行業: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對物流服務的巨大需求,尤其是綠色物流服務。江蘇省作為電子商務大省,其電商平臺和物流企業紛紛推出綠色包裝、減量化包裝等措施,以滿足消費者對環保和可持續性的需求。
農業:農產品的運輸對時效性和溫度控制有著嚴格要求,因此對綠色物流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江蘇省的農業企業通過采用綠色物流服務,確保農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新鮮度和品質,同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2.綠色物流推進模式
2024年江蘇綠色物流發展發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以下這些關鍵點不僅反映了江蘇綠色物流發展的熱點和重點,也揭示了行業發展趨勢和關注焦點。
物流設施和技術的綠色化:江蘇省正在推進綠色物流樞紐、園區和基地的建設,加強土地和存量資源的集約利用,并推廣應用綠色節能物流技術裝備。此外,還在加大貨運車輛(船)適用的LNG加氣站、充電樁、岸電設施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運輸結構的調整:江蘇省積極推動大宗貨物運輸由公路轉向鐵路和水路,加快發展鐵水、公鐵、公水等多式聯運,以減少碳排放。
綠色物流新模式的發展:江蘇省正在推動綠色運輸、倉儲和包裝等環節的協同運行,實現物流全鏈條的綠色化發展。這包括推廣先進運輸組織模式,如公共“掛車池”“運力池”“托盤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掛運輸等綠色運輸方式。
逆向物流體系的構建:江蘇省正在優化城市逆向物流網點布局,完善城市社區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并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務平臺和回收網絡。
綠色快遞示范工程:江蘇省圍繞綠色發展理念和民生服務品質提升,推進綠色快遞園區建設,強化綠色包裝和綠色技術的應用,創新包裝循環回收模式。
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工程:江蘇省正在加快布局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高效便捷的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提高冷鏈物流的規模化、集約化、組織化、網絡化水平。
政策支持:江蘇省發展循環經濟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了《2024年江蘇省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工作要點》,要求持續推進廢舊快遞包裝回收利用,提升快遞包裝標準化、循環化、減量化、無害化水平,并鼓勵在各類快遞場景中推廣使用可循環快遞包裝。
隨著省內對綠色物流設施的持續投資,以及對新能源車輛、可再生能源系統和精密物流軟件等技術的應用,江蘇省的綠色物流市場預計將實現顯著增長。此外,隨著消費者對可持續產品和做法的需求不斷增加,企業采用綠色物流以滿足這些期望,提升品牌形象,并獲得客戶忠誠度,將進一步支持市場增長和競爭力。
三、江蘇省綠色物流發展趨勢
未來江蘇綠色物流的發展趨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低碳環保政策引導
江蘇在“十四五”期間將堅持低碳環保,推動物流全鏈路綠色發展。這包括全面提升物流設施、技術、模式的綠色化發展水平,優化城市逆向物流網點布局,構建逆向物流新體系,以及突出重點領域,提升物流專業化服務能力。
2.綠色物流設施建設
江蘇將推進綠色物流樞紐、園區和基地的建設,加強土地和存量資源的集約利用,推廣應用綠色節能物流技術裝備,提升綠色化發展水平。同時,加大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在樞紐園區、城市配送、郵政快遞等領域的應用。
3.運輸結構調整
江蘇積極推進運輸結構的調整,推動大宗貨物運輸由公路轉向鐵路和水路,發展多式聯運,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以減少碳排放。
4.智慧物流發展
江蘇物流行業正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智慧化改造,利用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提升物流效率和綠色化水平。如智慧物流園區、智慧港口、智慧公路、數字化倉庫等。
5.綠色包裝和循環利用
推廣普及電子面單、環保袋、循環箱、綠色回收箱,推進物流企業與制造、商貿流通企業包裝循環共用,推廣使用循環包裝和生物降解包裝材料,實施貨物包裝和物流器具綠色化、減量化。
6.逆向物流體系構建
優化城市逆向物流網點布局,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逆向物流服務平臺和回收網絡,加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引導生產企業建立逆向物流回收體系。
7.重點領域專業化服務能力提升
重點推進冷鏈物流、航空物流、高鐵物流、應急物流、糧食物流等領域發展,加強物流重點領域鍛長補短。
8.政策支持和實施保障
江蘇省將加強領導和組織實施,完善綠色物流統計體系,加強物流人才支撐,加大物流政策支持,優化物流營商環境,以確保物流業的綠色發展。
綜上所述,江蘇的綠色物流發展將通過政策引導、設施建設、技術創新、模式轉變等多方面的努力,實現物流業的綠色化、智慧化和高效化。